叶炜,男,祖籍苏州,1971年10月生于北京。
所属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研究领域:南北朝隋唐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学历:
1990年9月至2001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任职简历:
2001年7月至2006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讲师
2006年8月至2017年7月,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017年8月至今,北京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其间,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5年7月至8月,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
论著:
◎论文:
《试述隋朝中央的官吏分途及其背景》,《北大史学》第6辑,1999年。
《试论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机构文书胥吏的组织系统》,《唐研究》第5卷,1999年。
《北周〈大律〉新探》,《文史》第54辑,2001年。
《不该忽视的一个群体:胥吏阶层漫议》,《文史知识》2001年第6期。
《隋与唐前期的门下省》,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隋与唐前期中央文官机构的文书胥吏》,吴宗国主编《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论南北朝隋唐之际“流外”性质的变迁》,《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
《隋国号小考》,《北大史学》第11辑,2005年。
《论魏晋至宋律学的兴衰及其社会政治原因》,《史学月刊》2006年第5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6年第11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7年第1期转载)
《级别、类型与品位、职位——论唐前期职事官的经济待遇结构》,《国学研究》第1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从武冠、貂蝉略论中古侍臣之演变》,《唐研究》第1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唐代“批答”述论——以地方官所获“批答”为中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0年第4期转载。又收入邓小南、曹家齐、平田茂树主编《文书·政令·信息沟通》,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从冠服制度看南北朝隋唐之际的官吏分途》,《中国中古史研究》第1卷,中华书局,2011年。
《唐代异姓爵的袭封问题》,《国学研究》第27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12年第1期转载)
《从王光、叱罗招男夫妇墓志论西魏北周史二题》,《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8辑,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信息与权力:从〈陆宣公奏议〉看唐后期皇帝、宰相与翰林学士的政治角色》,《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1期。
《唐后期同时上呈皇帝、宰相类文书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编《田余庆先生九十华诞颂寿论文集》,中华书局2014年版。
《略谈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的史料价值》, 伊藤敏雄主编《石刻史料と史料批判による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大阪教育大学2015年3月。
《元和七年议与唐德宗至武宗时期的货币政策——从韩愈、元稹两篇文章的系年问题谈起》,《中华文史论丛》2016年第3期。
《唐代集议述论》,见《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和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4月。
《论唐代皇帝与中央官政务沟通方式的制度性调整》,《唐宋史评论》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6月。
《试析北朝隋唐墓志文中的不书志主名字现象》,《唐研究》第2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
《武职与武阶:唐代官僚政治中文武分途问题的一个观察点》,《中国中古史研究》第6卷,中西书局,2018年12月。
◎其他:
书评:《自觉的理论意识——读李开元先生〈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周一良先生〈北齐书〉批校》(与祝总斌、王铿合作整理),《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9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周一良先生〈南齐书〉批校》(与祝总斌、王铿合作整理),《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0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周一良先生〈魏书〉批校》(与祝总斌、王铿合作整理),《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12辑,凤凰出版社,2010年。
◎著作与教材:
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第4、8章,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与罗新合著),中华书局,2005年。
《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修订本《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与罗新合著),中华书局,2016年。
主编《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获奖:
◎教学奖:
2006-2007年度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2009年,“中国传统历史文化通识教育的教学实践”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邓小南、阎步克、张帆、叶炜)(2009年9月)
2016-2017年度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
◎科研奖:
2010年,《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获北京大学第十一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1年3月)
◎社会工作
“北京大学优秀工会干部”,2012年2月;2017年3月
2010年以来参加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2010年3月27日,“文书·政令·信息沟通”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唐代“批答”述论——以地方官所获“批答”为中心
2010年8月27—29日,第四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台湾大学历史系,唐代异姓爵的袭封问题
2010年11月6—8日,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历史系,武职、武臣与武散:唐代文武分途的一个侧面
2011年8月26-28日,第五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2012年5月,参加日本东方学会主办“第57届国际东方学者会议”,在“第4届日中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提交论文《从王光、叱罗招男夫妇墓志论西魏北周史二题》。
2012年8月,第六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复旦大学历史系
2012年12月7日-9日,参加台湾大学历史系、文学院“跨国界的文化传释计划”第二次东亚碑刻史料解读工作坊,提交论文《墓志所见唐代武官的婚姻行为》。
2013年1月,参加“田余庆先生九十华诞庆寿座谈暨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唐后期同时上呈皇帝、宰相类文书考》。
2013年8月,第七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日本中央大学。
2014年5月24-25日,参加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中古中国的政治与制度”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从唐代武职官嫁女行为看唐代武人社会地位的变动》。
2014年8月23-24日,参加第八届中国中古史青年学者国际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综合讨论“制度与权力”发言。
2014年9月13-14日,参加日本魏晋南北朝研究会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略谈墨香阁藏北朝墓志的史料价值》。
2015年6月26-28日,参加北京大学“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与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唐后期的“集议”与皇权》。
2016年7月23-24日,参加第四届中国中古史前沿论坛(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主办),提交论文《元和七年议与唐德宗至武宗时期的货币政策——从韩愈、元稹两篇文章的系年问题谈起》。
2017年5月22日,参加北京大学“中国古代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工作坊,提交论文《论唐代皇帝与中央官政务沟通方式的制度性调整》。
2017年11月1日至2日,参加北京大学“文本性与物质性交错的中古中国:中古研究新前沿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试析北朝隋唐墓志文中的不书志主名字现象》。
2018年5月26-27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古制度文化新研工作坊”。
2018年6月2日,北京大学文研院“族群凝聚与国家秩序”工作坊。
2018年6月9日,北京大学文研院第三次“7至16世纪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工作坊。
2018年8月5-11日,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古中国的制度与国家秩序”研究坊。
2018年11月16-17日,第二届复旦大学通识教育研讨会,提交《作为通识教育的中国古代史》。
2001年1月至今从事的国际国内项目:
2001-2003 盛唐工程之“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2002-2004 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数字化建设之“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研究”
2003-2008 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研究
2006-2008 教育部基地项目“中古时期的文书传递与信息沟通”
2006年—,二十四史之《晋书》点校。
2012-1013,“《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整理与研究”
2013-2015,“《墨香阁藏北朝墓志》整理与研究”
2014至今,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唐后期以皇权为主导的制度变迁研究”(批准号14YJA770017)。
2016至今,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古史籍与史料的整理与研究”。
2017至今,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7至16世纪的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